发布日期:2024-05-29
“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首场高级培训于2024年5月25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承办,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应邀以《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为题做了3小时的主旨演讲。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作开幕致辞,陈波教授主持,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论坛。
张中祥的报告基于大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结果串起来层层推进的政策演化(故事),或以故事(政策)演化串起来大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张中祥首先指出,有别于前美国总统气候特使John Kerry强调气候议题独立,新任特使John Podesta强调美国将不再把气候议题独立,而是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政策协同推进,优先与同盟国和伙伴国合作,致力于建立共同绿色标准和绿色贸易同盟, 减少绿色产业链的依赖性,这将会成为贯穿美国国际气候政策的主线。
而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相关,说到底就是国家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严厉程度差异不同程度影响能源成本进而影响贸易成本,从而导致各国竞争力的变化和碳泄漏,同时,各国间差异化气候变化政策引起的碳泄漏会导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基于此,张中祥讨论了碳泄漏的主要渠道,强调无论哪种渠道主导,不考虑减缓资源影响会高估碳泄漏的影响。张中祥指出,用贸易强度来识别面临有重大碳泄漏风险的部门的指标虽然给一些面临国际竞争的行业分配更多的碳配额,但这些行业面临国际竞争与实施气候减缓政策并无直接关系,导致碳配额过剩,碳配额价格过低。依据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增加比例是识别面临碳泄漏风险的部门的适宜指标。
张中祥从宏观和部门角度考察了碳泄漏的数量大小的差异,并分析了宏观碳泄漏大、甚至超过100%的机理。考虑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实施了包括环境税收改革一系列严厉的环境政策,张中祥讨论了这些已实施的环境政策是否已带来竞争力受损和碳泄漏,并分析了造成事后政策实施的结果与事先经济模型研究预测的结果不匹配的成因。
随后张中祥重点就减缓气候变化的各项政策是否能够降低碳泄漏,以及这些政策对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应对竞争力受损和碳泄漏的政策,张中祥指出把配额与产出挂钩在减少产量损失目标下更有效,鉴于碳排放边境调节涉及WTO规则争端问题但对解决碳泄漏更有效,张中祥提出了实施边境调节机制(CBAM)如何避免有悖WTO条款和案例法、不同于碳排放边境调节机制的其他选择以及与CBAM的等效性,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自本世纪以来美国国会已颁布和正在酝酿的议案和欧盟CBAM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实施CBAM在技术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和中国的应对之道。
在讨论和分析碳关税的影响时,张中祥基于经济学模型分析的结果,对中美贸易冲突、中美欧电动汽车产能之争、中美光伏和中欧光伏贸易冲突等现实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