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expert's point

腾讯新闻┃张中祥:漫天沙尘跨国而来,要向蒙古“索赔”吗?经济学家:谁牺牲谁付费

发布日期:2023-03-24


观看视频,请点击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30324A073RO00

核心要点:

  • 1相比于“谁污染谁负责”,“牺牲者付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即受害国给排污国支付费用,敦促其减少排污,从而减轻对受害国的危害。

  • 2纵观历史,跨国问题上合作远好于对抗。中国其实可以考虑当年韩国和日本与中国的合作模式,与蒙古开展跨国治沙合作。

近日,我国北方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的沙尘天气,能见度明显降低。据媒体报道,沙尘主要源自蒙古国。

境外沙尘屡屡侵袭,沙尘治理责任归属如何界定?

专家简介:

张中祥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

一、如何看待很多网友表示“蒙古国应该给予我们赔偿”?

张中祥:这几天有网友评论“蒙古国应该给我们赔偿”,毕竟沙尘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蒙古国。我可以理解这个想法,这也符合环境治理中的“谁污染谁负责准则”。

但是,凡涉及到赔偿,就需要严格从法律程序上进行界定,是谁的责任?是否主观意愿造成?等等。对跨区域跨国界污染,除非像游轮泄露污染这种有明确责任范围的事故,其实很难界定范围和责任并赔偿。

若干年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东南沿海电厂排放污染在日韩甚至北美都有监测到,但我们并没有主观污染,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强气流等导致污染范围扩大。与此类似,蒙古国也并非主观希望沙尘暴进入中国。所以我们更多还是要通过国际合作治理来解决跨区域污染问题。

相比网友主张的由蒙古国付费,从源头控制污染更有效角度讲,我多年一直呼吁可考虑给蒙古国“付治沙费用”。

蒙古国的沙漠(图源:视觉中国)

二、您为什么主张我们应该给蒙古国“付费”?

张中祥:我们在环境治理领域一直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毕竟生产活动给社会成员造成伤害就应该负责。但有时,污染者造成伤害也是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和生产,总体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并不以惩罚污染者为目的,而是希望他们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减少污染。因此有了环境经济学里的市场手段,比如环境税、排污交易、碳市场等,排污减少困难的企业向容易减少排污的企业购买排污权,这样可以降低全社会总的降排成本。

但在跨区域跨国界问题上,不同国家对排污程度有不同理解,可能排污国觉得没什么,可能并没有违反他们国家的法规,但受害国付出很大牺牲。因此,从源头控制污染更有效角度讲,受害国可能就会给排污国支付费用,敦促其减少排污,从而减轻对受害国的危害。

我是从北京2012年底大面积雾霾治理时,开始在国内重要会议和文章中强调这一观点的。因为当时北京雾霾一部分来自北京,其他来自天津、河北等地,即便北京这部分做得再好,其他地区问题没有解决,雾霾问题还是无解。所以此时若能给河北等地支付一些费用,河北就可统一调动资源、提前规划安排,敦促其一同解决雾霾问题,对北京是更好的。我们有中央到地方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但没有横向转移支付,但实施“牺牲者付费”原则涉及到地方与地方之间跨省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这是实施这一原则的主要难点。

这一原则并非凭空出现,德国排废水到莱茵河,流至荷兰、法国,对德国来说他们达到排污标准即可,但下游国家需要莱茵河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德国标准显然就不适用了,下游国家提高水质费用会很高昂。污染在源头解决是最理想的,如果下游国家向德国支付费用敦促其更多降排,那么他们就不用再花大价钱净水,总体成本还是下降的。

类似的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沙尘暴,沙尘吹到了下游韩国汉城、日本东京。于是,中日韩联合举办的三国环保部长会议,沟通三国应将哪些方面作为重点、如何合作来改善环境,也包括沙尘暴治理。后来日韩就在中国资助植树造林,阻挡沙尘大面积跨地区流动,从而减少对他们的危害,这也是牺牲者付费的一种形式。2021年3月之前十年,北京的沙尘的确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

中日韩沙尘暴治理(图源:中日韩环境合作20周年报告)

纵观历史,跨国问题上合作远好于对抗,中国沙尘问题解决后汉城机场和东京机场就不会受那么多影响,中国沙尘治理也比按照当年经济水准可能达到的效果好。这就是对三国、对亚洲、对全球都好的成功案例。

说回蒙古国。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沙尘治理水平没有中国好,面对沙尘他们也没有办法。中国其实可以考虑当年韩国和日本与中国的合作模式,与蒙古开展跨国治沙合作,中国支付蒙古一些费用用于植树造林等治沙费用,减少沙尘暴奇袭下游的中国北方。当然具体如何实施付费更有利于跨国治沙可以讨论。

如果我们能得到蒙古国配合,治沙效果会更好。中国是在200~400mm降水量上治沙效果较好,但蒙古国特别干旱,蒙古南部地区降水量不到50mm,所以对治沙树种和植被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若是单支付费用给蒙古国,也不一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国内肯定也会有相应质疑。如果能签订合作协议,蒙古国政府配合中国企业去帮助植树治沙,让付费落实到治理沙漠上,可以成为一种手段。

三、如果污染国一直不转变理念,一直由牺牲国付费或采取行动,问题是否会无法解决?

张中祥:随着经济发展,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服务,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输血比不上造血,污染国还是会提高对环境的认识的,不会走入死循环。

蒙古国以放牧为主,历史上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片草原放牧,草场其实也得到了轮休。但后来学苏联的集体农庄经济,人口又大幅增加,草原被划分为一块又一块的牧场,但牧民不得更换住所和牧区,每一片牧场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牧民在这上面进行集体劳动,盲目追求高产量,畜群规模无序扩张,而草场年复一年地过度放牧,但草场又不能像以前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时得到轮休。而且蒙古国还是矿业资源为主的国家,叠加畜牧业,境况非常不好。如果中国能提供帮助,在沙尘治理,其能源矿产资源为主的经济得到更可持续发展,那自然是好的,不过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内力,本国转变观念、注重发展。如果缺乏造血功能,输再多的血也不够,也起不到作用,更何况,输血也是有度的。

四、人类生存要有生态,也要有生产,如何在生态与粮食之间平衡?

张中祥:大工业机械可以24小时连轴转,但人需要工作休息交替进行。全球化浪潮下,追求低成本,注重效益和产量,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本来农业有正常生息,非要弄个两茬三茬,土地过度疲劳使用,也未进行恢复,带来水土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农业确实和工业不一样,不能过分连轴转。不同品种对水土要求不一样,改良品种可以减轻土地负担;改善饮食和消费习惯可以增加更多不同食品的选择和生产,也可以带来水土良性循环。

专家简介:

本文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30324A073RO00

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