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5-22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编者按: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问题的走势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议题之一。美国时间2018年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中方同意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双方保持高层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并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在此背景下,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组织群内专家、学者们,针对“中美联合声明对我国经济影响及如何应对”这一专题展开讨论,各位专家、学者针对中美两国19日就双边经贸发表的联合声明对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观点>>
杜运苏(南京财经大学):相对来说,增加从美进口是减少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最优办法。在可替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减少从其他地方进口,比如石油、天然气等减少从中东进口,不至于对总体顺差产生较大压力,人民币汇率也不会面临太大压力。
李建平(卧龙湖小镇):中美相互进口的商品没有冲突,中国需要的是高技术产品,美国需要的是中低端生活品和工业品。只要美国放开一部分高技术产品,中国减少一部分其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就能够达到双赢。现在问题是中国外汇平衡问题已经渐渐突出,3万亿外汇储备和1万多亿外汇债务,实际外汇可用储备只有一万多亿。
林学军(暨南大学):我们首先要改变思维,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前我们极力去扩大出口,争取外汇,高度依赖外国市场,依赖外贸,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到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出口和进口并重,做到利用国外市场和扩大本国内需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和美国的经济合作、扩大美国产品的进口,是一种双赢的做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双方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展开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张中祥(天津大学):中国能源结构是富煤缺油少气,无论是否从美国进口,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天然气,而且进口量越来越多。这个与进口农产品还不一样,进口农产品可能还有一个挤压国内同类产品的问题。当然大量进口天然气对煤炭工业有影响,但煤炭现在本来就处于限制,另外环境因素对煤炭也有制约。把美国的天然气也作为选项,中国就可以在美国、中亚、俄罗斯和中东多渠道购气,某种意义上讲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有助于降低中国多支付的亚洲天然气溢价,也有助于降低进口天然气的平均价格。
中国制造的崛起和高技术领域与美国差距的减小,已引起美国的警觉。然而,此次中美声明并未提及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贸易战虽然短期内可避免,但长期来看更广泛的冲突未必会有实质性改变。中国一直强调美国通过扩大高技术出口以减少对中国的逆差。但此次双方声明强调知识产权保护,隐含有警示中方不要指望再从美国那儿获取高新技术成分。因此,抓紧难得的缓冲期与机遇期,尽快解决制约中国在卡脖子技术发展的因素,提高这些技术的制造水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何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由于大量进口原料农产品,国内上游农业将必然遭遇困境。叠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农发展面临外来市场的巨大冲击。
短期要为三农提供降落伞,减缓外部环境变化冲击的速度与力度;长期,要在保障口粮安全与结构优化之间进行再平衡,按照功能区部署,妥善处理好托底与提优关系。
陈柳(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中美达成的相关共识有利于两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获得较为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是,第一,共识的落实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需要双方的进一步努力。比如,中国石油等产品的进口来源国本身也体现了政治关系,农业也有粮食安全的问题。第二,扩大进口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可能导致长期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导致外储持续减少的预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所以,中美贸易问题不是一次能谈妥当的,之间的不断冲突和协调将伴随中国外向型经济转型的整个阶段。
孙国民(南京大学博士后):(1)进口存在国别的替代性,推进进口总量适度提升基础上的结构性优化;(2)2000亿美元削减量是个庞大的数字,不会一蹴而就,且我国会不断强调高科技产品进口,最后很可能在一些大宗商品、能源、飞机等产品进口方面进行一定的贸易“补偿”;(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逆差,这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但汇率升值及波动给中方外贸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对“一带一路”、国际外援以及对外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加快人民币货币互换以及国际结算步伐。
宋凌炎(江苏精诚&精缦毛毯):满足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我们必须以稳中求胜的方式:(1)加大力度引进美国高科技企业与产品;(2)适当增加对美各项日常生活用品贸易关税,同时对国内企业减税降费支持;(3)扩大内需市场、精益求精、创自主品牌国际化道路。
唐德淼(无锡环研中心):扩大美国进口是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1)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连U型曲线的生产环节我们有些产业可能都“守不住”,会坠入全球价值链陷阱;(2)高端服务业成长会降速,有的甚至成长不起来,不利于服务业转型;(3)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渡了需求,压缩了供给侧改革的空间;(4)不利于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培育,尤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品牌;(5)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繁荣国内供应,长期来看是压抑了国内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业发展,冲击了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
方勇(南京大学):短期来看,中国将扩大自美能源、汽车、飞机、农产品和软件服务的进口,这将压低中国的能源价格、农产品价格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有利于提升中国消费者福利。但这将使生产领域的竞争加剧,中国的进口替代产业、农业和受到较高保护的国内制造业(如汽车)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国内供给侧改革的进程将会受到冲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中国的生产领域、设计领域中广泛的使用盗版软件,知识产权标准的提升,将极大地提升这一环节的运行成本,甚至实质性的阻碍我们生产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顺利地度过这一冲击,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企业创新,为中小企业使用正版软件提供政府支持。另外我们也要进一步的扩大对内开放,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
王建青(河北省联宇集团公司):中国经济将从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转向贸易平衡型经济结构。中国要完成经济结构、贸易结构的深度转型,实现贸易平衡,应从货币源头上入手,实质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形成现代化的人民币商品结算、投资、国际储备金融价值链体系,从而为中国可持续地扩大进口,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崔卫东(蓝鲸咨询):中美经贸达成共识是新一轮全球分工格局调整的良好开端。中国产业界可以利用中美经贸共识契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参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优势企业主动调整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接近并替代链主地位,占据产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产业强国建设。
王美今(中山大学):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和解是意料之中的合理结局,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1)向美国多买,会导致向他国少买;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就要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出口,这会引起新的问题。(2)降低关税和出口企业税收减少两方夹击使政府收入减少,如何解决?(3)如果不能有效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出口拉动的作用减弱,如何保增长?
周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我们已经形成最多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且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直营、海淘、代购等消费模式反映出对高奢和轻奢等各种消费品的多样化需求,能否增加更加直接的购买渠道,缩小价格差。(2)中美联合声明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能否倒逼本土创新,通过加大违法成本,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共赢发展。
陈岸立(山东农发行):加大进口力度有利于平衡双方贸易;有利于改善我国相关领域的经济结构;有利于激发竞争力,满足高质量民生需求。
要注意防止对进口商品形成过度的依赖,要注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判,防范路径依赖风险,准备好应对预案。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和购买,有利于世界经济再平衡,助推经济全球化,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我国消费者福利;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长远看有利于增强我国创新激励。但是,冲击同样不容忽视:增加对美农产品进口,将加剧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对美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尚需进一步谈判。
就目前国内经济而言,近期大幅度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需要引起重视:(1)加大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难;(2)美元正在步入加息通道,需要管控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风险,金融业服务业需要对等开放。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主要影响在于:(1)经贸博弈显然应服从于双方各自发展的大局,即美方的“美国优先”和“重新伟大”,以及中方的高质量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所以,从中长期和全局看,中美双方应有更多合作机会。(2)从美国对华可贸易商品和服务看,不至于对国内生产形成大面积替代,主要的影响可能在汽车产业领域,而且合资品牌和车企受到的影响应该更明显,同时会加速自主品牌和企业提质;另外就是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开放,但应该会以不冲击安全为底线。能源和农产品领域的进口,主要应该是对其它进口渠道的替代。所以,应该看到近期对国内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积极意义。
我们的应对:(1)更加坚定地筑牢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底线。主要包括:产业价值链核心技术、农业领域的主粮生产、内需市场拓展、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只有把安全底线牢牢守住,才可能更好地推动开放。(2)更加扎实地筑牢内需市场基础。主要包括:落实对内开放,建设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以规则、法治和公平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降负,提供更好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3)因势利导,在金融业开放大背景下,着力健全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体制机制,使金融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特别重视金融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同时,借助金融开放,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报道网站:http://www.sohu.com/a/232424045_701468
报道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