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22
北京首个零碳示范建筑——光熙门29号楼;北京市应用装配式+超低能耗技术规模最大的住宅项目——通州新城共有产权房;上海嘉定新城实现“全域达低碳、局部近零碳”建设目标的高混合业态社区——未来理想城市单元……
9月初,在北京2023年服贸会上,未来零碳社区的展示吸引了各方关注,人们在一个个沙盘上畅想城市的低碳未来。
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到目前已经3年。而碳达峰、碳中和也从偏学术、科技的概念,变成了人们谈论的日常。中国人对于可持续未来的愿景,也走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走进工厂、商超,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双碳战略成为可持续发展加速器
“前几天刚结束在山西的调研,今天又来到了甘肃,目前正对发展农村光伏进行调研。”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十分兴奋,他认为农村进行能源转型,发展分布式光伏很有前景。
在何继江团队2019年正式发出“每人一千瓦光伏”倡议后的2020年,中国宣布实施双碳战略,光伏产业开始强势崛起,全国光伏装机也从2019年的2.04亿千瓦增长到2022年的3.92亿千瓦,增长了77%,而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也从7.94亿千瓦突破到12.13亿千瓦,为全国低碳转型提供了根本能源保障。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升高,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我国虽然没有量化减排的压力,但同样将减排作为重要的发展措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开始推出单位GDP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十二五”时期,我国开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开始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虽然每个阶段都遇到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这些政策措施在特定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2016年9月3日,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进入2020年,随着“巴黎协议”关于“全世界二氧化碳减排自主贡献”的落地实施,我国宣布了自己的“双碳”目标。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此前也曾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具体行动彰显了大国担当,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的“硬指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实施。之后,各部委、行业、地方相应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我国双碳工作形成了“1+N”政策体系。
何继江向贝壳财经表示,原先预计到2035年我国可以实现人均一千瓦光伏的发展目标,而有了双碳战略的支持,到2030年应该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将推动乡村振兴、能源革命、绿色消费等一系列变革。
双碳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中部小城换道氢能绿色转型
因为变废为宝,利用焦炉煤气的尾气及二氧化碳制氢,一家位于山西临汾曲沃县的钢铁企业一下子从污染防控的重点单位变成了绿色转型的龙头企业。9月14日,晋南钢铁环保部负责人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样的转型让他们的工作压力一下子减轻了。”
2020年以来,在钢铁产业有着一定优势的中部小县曲沃开始换道超车,以晋南钢铁为链主企业,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力,引进氢燃料电池等企业。晋南钢铁利用上游的高炉、转炉和焦炉煤气合成乙二醇、LNG及氢气,可年产“蓝氢”6万吨。此外,该企业还建设100MW(兆瓦)光伏绿电制氢项目。随着晋南钢铁氢气提纯站、加氢站等项目建成投用,单日加氢量可达9吨。首批300辆、第二批100辆氢能重卡已经于2022年8月和今年6月底在该企业投入使用,成为山西全省最大的氢能运输应用场景。
据了解,2022年曲沃县实现生产总值18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虽然在全国的县市中总量并不大,但早在本世纪初曲沃县就形成了山西钢铁产业的聚集区。到目前形成了以晋南钢铁、通才工贸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群,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分别占山西省产能的10%以上。钢铁还带动了当地焦化、化工、建材产业的发展。与全国其他资源型区域一样,一时间,产业过重、能耗较高、排放集中、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成为地方发展县域经济的“拦路虎”。
此次,以氢能为路径的绿色转型不仅可以消耗化工之外的工业尾气,还为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创造了条件。同时,氢能炼钢项目正在推进。晋南钢铁氢能重卡的大规模应用,实现了零碳物流运输,还推动燃料电池、氢能汽车产业的崛起,构建起全闭环低碳产业链。
有当地的环保官员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个变化在以前一个小县里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我们讲不出多少双碳战略的政策理论,但只要在治污的同时,还能发展新科技、新应用,解决了企业和地方的痛点,并且获得经济回报,那就有人去投入去实践。”
无独有偶,在9月初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山西鹏飞集团即将投入应用的氢能共享单车进入展区,成为一大亮点。同样作为一家煤化工企业,近年来开始打造氢能产业园。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表示,“目前,一期2万吨制高纯氢项目成功出氢,建成投运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并购了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首批100台氢能重卡正式投运,首批氢能通勤客车和首辆氢能装载机投入运营。”氢能同样使得鹏飞集团所在的吕梁孝义市为之一新。
绿色路径下的产业崛起,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了活力。
一众青年奔赴成为我国第一批“碳路者”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习环境的,虽然这是我的专业,但真正进入碳圈还是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9月14日,刚结束一个线上会议的碳圈名人苏航回拨了贝壳财经记者的电话,“当时,已经有自媒体从新闻的角度去跟进报道中国的双碳实践,而我还有本职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篇幅内输出碳领域的干货,结果想不到获得了大量铁粉——向公众进行系统的碳知识、碳实务的传播,这条路是对的。”
2019年,随着“巴黎协议”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统一安排时间的临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意识到这一次碳节点的难得与重要,有业内人士表示,彼时以上海为首,各种碳管理师、碳规划师的培训风靡全国。曾经从事生态环境中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排放等方面监测治理的科技人员,以及几所大学的科研人员,成为我国第一批“碳路者”。
当时正在厦门一家水环境治理公司工作的苏航选择到上海发展,并于2020年9月加盟上海一家碳科技公司,做双碳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相关碳咨询、盘查、培训、规划、碳汇开发等项目的落地实施。
苏航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双碳战略的实施使得众多青年开始投身这个领域。虽然后来因为碳科技公司的投资回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在叠加疫情影响,有不少人退出了,但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良性的发展模式。
“与一开始相比,以县域为代表的基层政府部门开始了解并接受双碳理念,有的已经在碳资源开发、低碳发展规划、低碳产业转型等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苏航表示,双碳战略是一个崭新的机遇,如果能够抓住,会推动一地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从业者提供了广阔舞台。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有绿色低碳相关企业超217万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48.7万家,同比增加28.7%;截至8月,2023年我国已新注册42.0万家绿色低碳相关企业,同比增加32.5%。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4.1%。从成立时间来看,超七成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成立于1年的企业占比26.6%。
汪军是较早进入碳圈并且完成过从CDM(清洁发展机制)到VCS(自愿减排核证标准)项目的圈内名人。在先前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中,汪军表示,早在2009年前在韩国留学时,就开始涉足CDM项目,然而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到期,CDM在中国也进入低谷。2020年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前的七八年时间中,虽然有地方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利好,但在碳圈工作起来并不容易,是双碳战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的。
如今,汪军放下公职,潜心自己的工作室,做碳方面的培训和传播工作,并把重心转向写书,已出版《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碳管理:从零通往碳中和》两部书,第三部《气候未来》正在路上。他认为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公众对于绿色低碳事业的参与。
这些碳圈的工作者已经成为一众向绿奔赴的青年,正在唤起越来越多人向绿而行。
“双碳”三年大事记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公布实施。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并指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报道网站:《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