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 驻院研究员 - 张中祥 - 专家观点 - 正文

驻院研究员Researcher

中宏网┃张中祥:8金5银3铜 —— 冬奥冰雪项目严重偏科生荷兰带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2-02-21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队以9金4银2铜收官,位列奖牌榜第三,多个项目实现新突破,创造了冬奥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可喜可贺。但是中国还不是冰雪项目上的强国,与有25枚奖牌以上的挪威、德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在雪上项目取得令人兴奋的成绩的同时,一些以前有优势的冰上项目成绩下滑,后备力量不足。中国冰雪项目今后的发展与布局都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冬奥冰雪项目严重偏科生荷兰,也许对中国有一点启示意义。

冬奥会项目的布局、项目优势的形成,受国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目前全面开花的仅有美国、俄罗斯,从这届冬奥会看,中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欧洲的冬奥强国,基本都是冰雪项目偏科生,比如挪威的越野滑雪、冬季二项,德国的雪车雪橇,荷兰速度滑冰。这次冬奥会设有10枚雪车雪橇金牌,德国军团独揽9枚,称霸“雪游龙”。荷兰是名符其实追求速度的国家。这次北京冬奥会短道和速度滑冰两项斩获8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完全靠这两项运动进入奖牌榜前6位。36岁的荷兰老将伊琳娜·伍斯特更是创造了连续参加5届冬奥会,每届都有金牌的史无前例的纪录。她在本届冬奥会参加四个项目获得了3金1铜。至此,伍斯特在5届冬奥会上已经获得8金、5银、3铜。

  雪上项目其实对欧洲国家也昂贵,主要就是北欧国家有天然条件,加上欧洲一些与北欧接壤的大国、美国和加拿大等自然环境比较多的国家在玩。荷兰一半在海平面之下,冬奥基本上就是速滑。荷兰对没有天然资源的雪上项目不感冒,是冬奥会上冰雪项目的严重偏科生。荷兰的情况说明,国家小、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不充分,并不需要什么都做,把符合自己条件的做到极致,同样可以取得傲人成绩。什么都做的也不见得都能做好。高考进入北大、清华的,每门课都应该不错,否则总分就上不去。但这类学生有些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反而是那些并非每门成绩都那么好,有一些偏科的学生,较早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强,反而后来做出傲人的成绩。

  每个国家都在寻找突破,但取得突破绝非易事,即使在看似相近的项目上。冬奥会中国在以前欧美雄霸的一些项目上取得突破,其他国家也在突破以前中国或其他国家相对有优势或者表现突出的项目,比如短道速滑。这届冬奥会之前,中国和韩国几乎所有的冬奥会金牌都是来自于短道速滑项目。荷兰历届冬奥会金牌数一般会维持在前10,靠的就是大道速滑,无国能撼动,是滑冰项目上真正的梦之队,但短道速滑是短板,一直难以突破。荷兰女子短道速滑直到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才首次拿到银牌,直到2019年才首次拿到世锦赛金牌(2020年去世的荷兰短道速滑运动员劳拉·范·鲁伊文在2019年保加利亚索菲亚举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上夺得500米金牌,成为首位获得世锦赛冠军的荷兰女子短道运动员)。一旦有了突破,冬季冰面上看上去远多于岸上的荷兰人一发不可收拾。这届北京冬奥会,荷兰队的舒尔廷一人夺得短道速滑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并多次打破奥运纪录和世界纪录。荷兰短道速滑这届冬奥上的成绩只是比短道速滑强国韩国略弱。

  荷兰这种不需要特别花什么钱的运动模式和奥运模式很有借鉴意义。一是国家不在没有天然条件的项目上发展,没有比较优势,也浪费资源,小国根本承担不起。二是把工作、生活与运动完美结合。冬奥项目基本都是非职业化、非商业化的项目,队员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不是全职做这个事情。国内基本上都是全职的,得了奖以后听到多是常年带着伤病、坚持锻炼、不离不弃、催人泪下的故事。当然,运动员背后这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的确对了解中国国情、激发国人奋发向上有积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对运动真正要体现的意义的思考。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家和社会对这些问题都会有更宽广和包容性的思考与认识。

20210719090924yehk5V.jpg

  【作者: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258-232798-1.html

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