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3-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设置了5个类别20项主要指标。其中,经济发展方面有3个指标,创新驱动方面有3个指标,民生福祉方面有7个指标,绿色生态方面有5个指标;另外,在安全保障方面,首次设置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指标。
在民生福祉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体现了国家努力提高人民福祉和让人民共享改革和经济增长成果的良好意愿。
中国长期存在贸易顺差,总的出口大于总的进口,依靠国际市场消化国内供应过剩。现在国际环境恶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少,国内多出来的产出就会变成没有需求的过剩产能。
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填补国内需求的缺口,就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因此,提高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变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尤其是进城的农民工将是未来由低收入阶层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中人数最大的一部分。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提供稳定可承担得起的居所和公共服务对提高全社会消费能力至关重要,事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发展格局建设的成效。
国家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和升级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十四五"人均可支配居民收入的增长可适当的快于经济增长和其他需求的增长,有助于畅通内循环。
【作者: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