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7-19
┃张中祥指出,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三个行业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5%,再加上电力行业的45%,这样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就纳入全国碳市场。
德国哥廷根大学主办的第15届中国经济学会(欧洲)暨第34届中国经济学会(英国)2023年年会经过两天议程,于当地时间7月17日闭幕。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受邀作了题为“中国碳市场:发展、评估、地方和全国碳市场协同与共同富裕”的主旨报告。
张中祥分析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对中国本身和全球的影响;评估了全国碳市场运行两年来交易和履约情况以及在碳价、流动性、交易特点和市场规模等方面与欧盟碳市场的比较;讨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意味着什么;提出了从碳配额有偿分配所得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角度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强调了进一步进行电价机制改革配合,与绿电交易和绿证制度更好地衔接和融合,打好碳市场、电力市场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的组合拳。在这些分析基础上,张中祥提出了完善与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着力点。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 图/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中国经济学会(英国)成立于1988年。中国经济学会(欧洲)成立于2008年,是与中国经济学会(英国)联合成立的独立学术组织,旨在促进欧洲与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相关的学术交流。本届年会聚焦“变化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的多名知名学者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首个履约周期出现三个不利因素影响履约
根据对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按企业数量计的各省市区履约完成情况分析,张中祥指出,全国履约完成率为94.4%。而且,各省市履约存在明显差别,六省市100%完成履约,但最低的省只有82.9%,全国有14个省市履约率低于全国94.4%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张中祥强调,欠发达地区和小的控排企业可能制约全国碳市场实现完全履约,也决定了全国碳市场可以快速度发展和扩容。
张中祥分析了首个履约周期未完成履约的成因。一是控排企业还缺乏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了解,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还不强。全国碳市场下不断有缺乏碳交易经验的控排企业和行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初期控排企业遇到上述问题程度不同会持续存在。二是大电厂配额富余但又惜售,不愿意出售富余配额,导致小电厂无配额可买,按企业数计的履约率低于按履约量计的履约率,在一些省市两者差距非常大。三是与燃煤元素碳含量高限值定得过高有关。
事实上,从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起,张中祥就一直呼吁需要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从而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设计和操作、所有排放数据得到正确测量、报告和核实的执行以及对非履约控排单位的惩罚措施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和办法。同时这一立法将排放配额定义为一种金融资产和环境可靠的减排量。如果碳排放交易立法短期不可能的话,至少需要把拟定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上升为更具约束力的国务院条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发挥碳排放交易作为市场手段实现“双碳”目标的规则。
市场扩容,建立配额分配长效机制,助力共同富裕
张中祥指出,在确保全国启动碳交易并平稳规范运行下,要加快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优先考虑那些碳排放量大、数据容易核查核实、碳配额也容易分配的行业。外部环境也是确定优先顺序的考虑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影响角度,可把欧盟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的部门。结合这三点考虑,张中祥指出,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三个行业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5%,再加上电力行业的45%,这样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就纳入全国碳市场,力争在“十五五”结束前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高能耗行业。
与此同时,张中祥指出,要逐步增加交易品种,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引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
鉴于配额分配方案未向市场主体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张中祥强调,中国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配额分配长效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控排企业对配额收紧和更新时间尺度有清晰的预期,从而科学与全面决策以保障碳市场长期稳定运行。
张中祥呼吁,要不断提高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这不仅可减缓大电厂惜售对小电厂无法购买碳配额完成履约的困扰,还可形成较高的碳价,更有效地降低排放,也可以有效应对外部政策变化,如欧盟CBAM对中国出口的可能影响。更重要的是,张中祥强调,通过拍卖有偿分配碳配额所得可设立转型基金,国家按照一定的准则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或经济发展慢的地区,受减排约束影响更大的地区、行业和群体,减少区域间的差异,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