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 驻院研究员 - 张中祥 - 专家观点 - 正文

驻院研究员Researcher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中祥)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一)——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4-05-29

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高级培训第一场于5月25日上午在经济学院1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邀请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带来题为《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主题演讲,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作开幕致辞,学院教授陈波主持。

张建华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不断变化给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格局、经贸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审视开放与发展间关系这一重要议题。他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次论坛是一场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有效尝试。他最后祝愿本届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张中祥以《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为题进行主题报告。他围绕碳排放泄露和碳排放调节展开分享,分析估算对应影响及各类政策举措的有效性。

张中祥首先基于个人科研经历阐述了研究主题的相关历史背景和个人研究成果。其中,他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全球多区域的碳排放和碳交易情况以及成本问题,发现中国参与碳交易市场将有效降低贸易产品成本,并分析美国作为需求方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影响。基于此,他强调做经济学要培养观察和感悟能力,检验研究结论是否符合经典经济学理论。

张中祥指出竞争损失和碳泄露这一重要议题,引发了针对碳交易、碳排放调节及规则设计的众多讨论,并由此衍生出对具体部门碳泄露风险的测算,其中定量分析常用碳成本增量和贸易强度两个关键指标,绝大多数测算结果表明满足30%贸易强度即面临碳泄露风险。他认为基于碳指标监测风险进行碳配额分配更加理想。他进一步围绕碳泄露程度的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进行介绍。事前分析方面,他以钢铁、水泥行业为例阐明部门碳泄露程度。事后分析方面,他介绍欧盟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复盘数十个国家数据发现,相比不实施环境税收改革的国家,实施改革的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且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

张中祥强调采取措施解决竞争和泄露问题十分关键,他围绕产量分配配额、碳边境调节和气候俱乐部等具体举措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比分析不足之处。他指出举措的有效性取决于治理目的,是为了减少产量损失还是减少碳泄露,如果追求后者,则碳边境调节最为有效。基于中国贸易现状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案例,他针对多种举措进行有效性分析,并阐明实施碳关税的客观挑战。

最后,张中祥介绍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主要内容、实施目的及原因。他表明欧盟CBAM对中国国际贸易具有一定影响,该政策实施增加了中国高碳行业企业出口成本,影响产品竞争力。中国应加快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纳入更多行业和企业到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可被欧洲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部门。他进一步针对国内产业发展现状作出展望,认为中国应与国际社会一同加强相关议题的对话。

据悉,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由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4年5月25-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举行,论坛分为高级培训与论文主题研讨两部分,特邀主讲嘉宾有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商业策略系教授何国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吕越,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常任轨)、“贸易与金融开放”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聂光宇等。

本场主讲嘉宾介绍:张中祥,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影响评估专家组组长,亚太政策研究会会士。张教授独著英文文章130余篇,中国高校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54年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文最多10多位作者。张教授担任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共同主编,是Climate Poli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和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等SSCI期刊创刊编委并连任至今20多年。他在经济学和能源两个领域位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全球前1000位,连续位列经济与金融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前4位。荣获“薛暮桥价格研究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二等奖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报道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报道来源:https://eco.hust.edu.cn/info/1101/15438.htm

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