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 驻院研究员 - 张中祥 - 媒体报道 - 正文

驻院研究员Researcher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 张中祥等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发布日期:2020-12-2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5年我国改革开放将迈出新步伐。

展开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

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要加快建立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平公正市场竞争制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政策,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完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健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认为,要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设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让要素在自由流动中实现配置效率的最优化。要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确保国资、民资和外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使各项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确保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体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景维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独特优势,这一治理体系不仅为经济发展创建稳定的秩序,建立起组织动员各种要素参与现代化建设的高效领导体制,还能够极大降低社会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和不确定性。因此,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模式的首要优势,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为此,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表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结构的优化及健康循环经济体的形成,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征的健康循环经济体的构建、形成及富有绩效地运行,从而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持久效应。以开放促改革逻辑路径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工业体系营建,是实现双循环的坚实基础。

《建议》提到,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华新认为,要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充分认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监管。三是注意协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在促进国有经济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完善法制环境和出台支持政策,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活力,发挥中小微企业对稳定就业的促进作用。

财税金融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财税”和“金融”放到一起,强调“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表明中国财税金融体制在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改革与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服务于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从财税政策上讲,“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间接税,继续结构性减税;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考虑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建立地方税体系。

推动全面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相互促进

11月15日,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提出,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贸区正式诞生,将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中国自贸区自贸港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该协定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自贸区自贸港的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不仅实现传统货物、资金和人员等的自由流通,开放领域还包括服务贸易、文化、旅游、健康和教育产业等,中国自贸区自贸港将逐步建设为全球经贸循环中的重要枢纽中心。此外,还有利于实现新经济领域与传统跨境贸易的对接、国内经贸投资制度与国际经贸投资制度的对接。

《建议》提到,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欧阳向英认为,“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十四五”期间“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将格外复杂,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内功。从宏观层面来说,打算“走出去”的企业要对目标国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有所了解;从中观层面来看,企业要对所属行业在目标国有无特殊规定和行业平均利润,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企业“走出去”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体现社会责任,为解决当地就业和绿色环保等作出贡献。

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认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平台,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始终展现出很强的韧劲,贸易和投资逆势上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上,我国将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更高水平的合作,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多边主义,为塑造世界经济新动能和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更大贡献。

报道网站:《中国社会科学报》

报道来源:http://sscp.cssn.cn/xkpd/xszx/gn/202012/t20201225_5236566.html

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