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华兵)9月22日,在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之际,为梳理成效,聚焦当前“双碳”发展新格局下经验做法以及需要改进提升的工作,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策划了走进“最强地级市”苏州相关活动,并将于9月28日在苏州大学举办“苏州研讨会”。
届时,张中祥、常纪文、晏成林、周元等专家学者,将围绕“国际能源变局下解码江苏低碳之路”发表主题演讲,并与来自苏州等地的低碳先锋企业代表,展开交流,回答关切,共同探索未来低碳之路。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两年发展,随着“双碳”目标深入人心,以及相应配套政策落地实施,在我国低碳发展已经从自觉行动上升为有目标,有策略,有节奏,有定力的国家战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虽然“双碳”工作在一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短短两年时间,“双碳”领域已经形成成熟稳健的政策体系、持续高效的经济行动。随着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部纲领、路线性文件公布,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开始制定有关“双碳”路线图和总策略。地方、企业迅速占位,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低碳、零碳,甚至负碳产业开始崛起,零碳产业园纷纷落地,绿色金融逐步启动,个人碳中和体系不断完善。而由此衍生出来的,诸如碳管理、碳认证、碳交易等新行业也发展迅速,有相关企业已经获得资本巨头的风险投资。
与两年前相比,当前“双碳”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多名学者也提醒,需要及时更新人们对“双碳”的认知,更新对“双碳”发展环境的认知,从而更加科学、理性、长远地布局生产经营活动。
不仅如此,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世界充满挑战,欧洲能源短缺使得低碳发展遭遇挫折;今年夏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地球气温上升通过一系列的天气系统传导,最终使得局地气候异常频发,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开始显露其巨大破坏性。这提醒人们低碳发展更加现实和紧迫。
据了解,被誉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7万亿,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和广州,排在内地城市第六位。当前,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科技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江苏省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累计达到3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纳米新材料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苏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连续主办地,还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
因此,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及各位专家也期待着从解读一个城市入手,打开人们认知新格局下“双碳”发展新情况的全新思路,从而服务生产和生活,推动产业政策和企业战略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行,赋能未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报道网站: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