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 驻院研究员 - 张中祥 - 媒体报道 - 正文

驻院研究员Researcher

《新京报》 |(张中祥)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拍卖以485元/吨价格成交,创蓝碳交易新高

发布日期:2023-09-2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的价格成交,为起拍价183元/吨的2.65倍。此前,183元/吨起拍价就已创蓝碳交易新高,曾引起过不小反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此前针对183元/吨的蓝碳起拍价采访了原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院长李怒云。李怒云表示,此次深圳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标的是在国家自愿碳市场之外的碳信用产品。这类交易可称之为民间自愿碳市场的交易。该产品不与抵减碳排放挂钩,主要体现购买者自愿碳减排行为。


李怒云表示,在民间的自愿碳市场上,企业购买用于自愿碳减排或者履行社会责任或体现在ESG报告中的碳信用产品应该有溢价。民间自愿碳市场上碳信用的价格在碳减排成本之上还要附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特别是在国际社会推动气候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履约的大前提下,有濒危珍稀物种的保护地碳汇项目更具特殊意义,是会有更高溢价的倾向,所以价格高也有一定道理。


尽管如此,485元/吨的成交价格一经公布,依然有一些不同声音。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在公开文章中表示,从鼓励全社会参与节能环保角度看,这个拍卖案例带了一个坏的头,不具有复制性,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个拍卖价格并不能反映碳汇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情况,浪费了一次通过拍卖发现碳汇价格的机会。


张中祥在文章中补充,这么高的价格,可能还会让百姓与企业质疑现在经济复苏缓慢、社会失业率这么高的情况下,支付这么高的成本来做环保的合理性,“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商业案例,是一家单位通过拍卖把资金交给政府来做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这个就有点像做慈善,把善款交给一家相信的单位来做捐款单位希望做的事。”


报道网站:新京报

报道来源: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95811537169022.html

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