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华兵)9月26日,深圳市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出485元/吨的高价的消息引起各方的热烈反响。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将要重启,第一批方法学或开放造林碳汇(含竹林)、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4类项目的背景下,此次拍卖甚至被解读成一个风向标。然而,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个拍卖案例并不具有复制性,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据了解,该红树林保护碳汇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竞得,并刷新了全国碳汇市场最高成交单价。拍卖所得将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拍卖结束后,在深圳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见证下,深圳交易集团与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签订《成交确认书》。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厚植城市蓝绿基底,聚焦红树林保护,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构建蓝碳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和全周期管理模式,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


“这个拍卖价格并不能反映碳汇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情况,浪费了一次通过拍卖发现碳汇价格的机会。”张中祥表示,“这么高的价格,可能还会让百姓与企业质疑现在经济复苏缓慢、社会失业率这么高的情况下,支付这么高的成本来做环保的合理性。”


张中祥认为,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商业案例,是一家单位通过拍卖把资金交给政府部门来做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这个就有点像做慈善,把善款交给一家相信的单位来做捐款单位希望做的事。”张中祥说道。


也有观察者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碳汇机制既应该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碳汇价格,从而形成企业和组织降碳的市场推动力。此次红树林保护碳汇的拍卖至少引起人们对碳汇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至于价格发现则需要一个过程。


报道网站:新京报

报道来源: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9579789416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