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14
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近期在全球范围内爆火,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美科技战背景下,社会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月12日,盘古智库举办“DeepSeek之爆对中国创新路径的启发”研讨会,线上线下共一百多位嘉宾参与此次会议。与会嘉宾深入剖析DeepSeek成功的背后原因,分析其对中国创新体制和创新路径的深远影响,并探讨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易鹏理事长主持会议并做开场致辞。他表示,春节期间DeepSeek以破圈之势爆火全球。在当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在新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创新该怎么干,DeepSeek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DeepSeek,以及《哪吒2》,对中国创新的体制机制,对各方面都是一次触动,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市场的力量、基金的力量、场景的力量,年轻人的力量和宽松环境的力量。总之,DeepSeek的爆火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创新思维的肯定。它提醒我们,只有不断调整思路,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突破。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DCCI未来智库与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作为首位分享的嘉宾,为大家介绍了DeepSeek基本情况,并从把产品技术、产业市场和经济放在一个更大的场域里统合形成的“创新生态”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点。他指出,DeepSeek低成本做出了一个原理接近ChatGPT o1的模型并且开源给了全世界。算力低成本、类o1原理、开源这三个关键点,是它产生巨大反响的原因,也是这件事的实质。DeepSeek的亮点,按实际价值其实依次是强化学习、混合专家模型MoE、知识与模型蒸馏、多头注意力、多Token预测、混合精度训练和PTX等,排序越往前对模型水准的技术价值越大,排序越往后对成本效率的工程价值越高。实质上准确的讲,这些技术没有一项是DeepSeek自己完全原创、独创的,但是DeepSeek成功的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再创新。再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角度。不管是强化学习还是MoE架构,在每一个方面DeepSeek都是有新的突破的,这些系统的再创新,使得DeepSeek模型在推理能力方面大大提升并实现了降本增效,也让模型能力的展开成为可能。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DeepSeek对业态有了明显带动,并产生了算力成本的产业冲击效应、用户市场的引爆效应、开源生态的激发效应,以及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效应。这四个效应功莫大焉。我们的业态和美国的业态有很大的差异,但从技术来讲亦步亦趋。最大的差异可能在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迭代能力,尤其在于产业市场形成商业闭环的能力,这个产业闭环不仅仅是技术产品和市场用户,还包括资本市场的闭环。我们非常希望这四个效应能够持久深入。从生态涌现角度讲,AI大模型会出现一个体量庞大的后市场,大家会用开源模型包括基于闭源模型的API做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个开源模型会有成千上万个分身。总体来讲,现在是一个生态涌现时刻,是中国AI 2.0产业市场开始起飞的状态,但是到底能不能飞起来,取决于我们从创新生态角度为这些企业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以及DeepSeek本身,和行业企业大家接下来能否一起相辅相成做一些事情。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图灵新智算创始人暨董事长刘淼为大家做了分享。他表示,DeepSeek的出现,让走向最终AGI的信心被确认了。因为系统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单位Token的成本急剧下降,一定会导致智算产业的爆发,“杰文斯悖论”再现。DeepSeek给了整个行业很大的信心,无论是政府、投资人,还是上下游链条。同时,DeepSeek的成功是工程学优化的证明。在目前AI领域几乎很难有从0到1的原创了,OpenAI第一个走出来,利用算力、数据、算法作出了智能涌现。DeepSeek则是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达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它的成功证明了,以工程学的路径达到整个系统优化是完全可行的。刘淼提到,DeepSeek只是我们走向AGI的高峰之一,不是终极的喜马拉雅山,很快会出现更多的“DeepSeek”。按照目前的方法论和工程学的优化,很多企业也能做出DeepSeek-R1甚至比R1更好的版本。甚至,大家用它的方法论或者工程学,可以在模型、基础设施、芯片、软件等各行各业都做出顶尖的成果,这个时候世界就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随后,多位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观点并交流讨论。专家表示,DeepSeek事件反映出,第一,有时候匮乏反而是财富,正是因为算力的匮乏倒逼了DeepSeek做汇编语言方面的编程,就像以色列资源极度匮乏,但反而极度创新,这是值得国内目前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业和机构思考的。第二,DeepSeek的成功恰恰是因为非共识、非主流、非中庸。这件事给我们创新路径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社会、各级组织,要包容那些非共识的人,不光是个人的包容,更要变成机制的包容,文化的包容。所有的创新都是对原来领域权威和规则的否定。越前沿的东西可能越是非共识的,我们的文化当中要给这些“非共识”一些土壤,从机制上保证,资源上保证,文化上保证。
专家指出,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太一样的。仅以芯片和AI为例,在芯片领域,我们目前处于明显的追赶阶段,且这一领域的主要挑战并非来自科学理论,而是工程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因此,在这一领域,政府的作用较为重要。相比之下,在AI等前沿颠覆性创新领域,政府应更多地扮演“园丁”的角色,专注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创新自然生长。特别是80后、90后和00后,他们往往能够基于兴趣和理想进行创新研究,未来的颠覆性创新有望在这一群体中不断涌现。
此外,与会专家还围绕教育前沿领域的改革与落地、金融资本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关键角色、企业在创新生态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的创新思想、文化氛围对创新的重要性等多个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以下为部分参会嘉宾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邓永强 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秘书长、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会长
葛 颀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赫集团副总裁,工体元宇宙创始人、CEO
胡延平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DCCI-未来智库与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纪 彭 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李志龙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
梁春晓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研究院首席专家
刘 淼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图灵新智算创始人暨董事长
马旗戟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
梅德文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
孟祥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秦 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盛希泰 洪泰基金创始人、资深投资银行家
吴 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方法论提出者
夏 春 上善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邢 杰 中国首套元宇宙书籍、优实资本董事长
熊 园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熊智辉 智屏时代创始人、总经理
张中祥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
郑曦原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报道网站:盘古智库